母亲的晒谷“火候”
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09:00:20 湖北省黄石天睿设计有限公司

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

母亲的晒谷“火候”

□王玉美

去年我趁假期回了趟家,正赶上母亲晒谷。一大早,她就在晒谷场上铺开一块帆布,接着从仓房搬出稻谷。我问怎么那么着急晒谷,母亲指了指东边的云,说:“估计午后会起风,得赶在风来前把谷子晒一晒。”

我和母亲一起把稻谷倒在帆布上,她又马不停蹄地拿木耙子来回翻动稻谷,使之铺得均匀一些。“谷子要铺得薄,太阳才能晒透,要是堆得厚,底下的谷子捂出潮气,就存不久了。”母亲一边说,一边把角落里的谷往中间拢了拢,还提醒我说帆布容易被风吹起,得留心看着。

到了上午10点,太阳越来越烈,母亲便不让我靠近晒谷场了,说是谷壳很烫,手碰了容易受伤,谷粒也没晒硬,翻动太勤,米粒反倒容易碎裂。说是这么说,母亲却戴着草帽,拿着木耙子,隔半小时就去翻一次稻谷。有邻居路过瞧见,还打趣她说:“你晒谷比照顾囝仔还细心啊。”母亲也不反驳,乐呵呵地说:“可马虎不得,谷壳晒得脆,才算到‘火候’。”

我蹲在旁边看着,发现母亲不时把稻谷往帆布中间耙几下。“边上的谷晒得快,得往中间挪挪,不然一晒干就容易被风吹跑。”见我听得认真,母亲又说中间的稻谷晒得慢,得多晒一会儿,不然收起来容易发霉。接着,母亲像是想起了什么,又念叨了一句:“过日子也是一样,得知道哪头轻哪头重,不能顾此失彼。”

中午饭刚吃完,母亲就催促我去晒谷场。“现在日头最毒,得把谷子堆起来‘焖一焖’。”她教我用木耙子把稻谷拢成小堆,每堆之间还要留些缝隙,说这样潮气才能散出来,之后再摊开晒,谷子很快就能晒透。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拢谷,一不小心把谷堆弄散了,她也没责怪,只笑着说:“慢慢来,拢谷要顺着风向,不然风一吹,谷粒就散了。做什么事都得顺着势,不能硬来。”

下午两点多,果然起风了,母亲赶紧喊我收稻谷。“抓紧时间,再晚一会儿,谷子就被吹跑了。”她忙着把稻谷往袋子里装,我在一旁递袋子,发现母亲还不忘将碎谷和杂草分开装。瞧见我疑惑的神情,母亲解释说碎谷要留着喂鸡,杂草晒干后可以当柴烧,都不能浪费。而且这样存下来的稻谷干净,吃着放心。“不能装太满,得留些空间让谷子‘呼吸’。”稻谷收进仓库,母亲又指着粮仓角落的通风口,对我说:“你看这通风口,要是堵了,谷就‘闷’坏了,这就是稻谷存得好、不受潮的诀窍。”

不久后,母亲把晒好的稻谷磨成米,装了好几袋让我带回去慢慢吃,说这些新米煮出来的米饭更香。我点头称是,感叹还是家里种的米好吃。母亲却笑着说:“不是米好,是咱家晒谷的‘火候’正好。”

现在,我仍时常会想起母亲在晒谷场忙碌的样子。想来她晒的不只是稻谷,更是对日子的认真,对生活的热爱。那些藏在晒谷里的“火候”,是母亲的生活智慧,也是她教给我的道理,过日子也要讲究“火候”,得分清轻重、顺着势头,不浪费也不蛮干,把每一步都做扎实。像晒谷那样耐心琢磨、用心经营,日子才能过得安稳又有滋味。

发布于:北京